•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扫一扫
新闻频道

诺贝尔奖对人类变美丽变时尚亦有贡献

时间:2015年10月09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诺贝尔奖对人类变美丽变时尚亦有贡献

  天天向尚丨高精艰深的诺贝尔奖对人类变美变时尚亦有贡献

  “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这是瑞典科学家诺贝尔弥留之际留下的遗嘱,这句话促使了人类科学最高奖——“诺贝尔奖”的诞生,也决定了这个奖项的超高逼格——是的,它只把奖颁给那些对帮助人类更进一步认识世界有着突破性贡献的发明或发现。

  诺贝尔奖对人类变美丽变时尚亦有贡献

  ↑诺贝尔

  时尚产业则是致力于帮助人类变得更美、更年轻、更时髦、更有活力,它的发展当然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并拥有着文化、历史、创意、思想等多种深层次内涵。但不管怎么说,时尚终究与“诺贝尔奖”强调的“重大发现”“重大突破”隔着万水千山,难以逾越。

  所以,时尚与“诺贝尔奖”就是完全绝缘的吗?事实上,答案并非如此。从“诺贝尔奖”1901年首次颁发至今这124年的历史里,有很多位获奖科学家在帮助人类进一步认识世界的同时也间接帮助人类离美丽、美好更近了一些。

  他,发现了让人类恢复年轻的秘密

  获奖人:斯坦利·科恩【美】

  奖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获奖原因:发现了“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

  获奖时间:1986年

  在古代,道学家们不惜性命苦练丹药,秦始皇还让千名童男童女入深海寻找长生不老药;到现代,帮助人类延缓衰老已然是时尚产业中一块巨大的蛋糕,各种声称能帮助人类青春永驻的护肤品也好、保健品也罢、以及各种医学美容产品都卖得异常火爆。这一切的一切,只因人类心中那个最原始也最强烈的渴望——长生不老、返老返童。但有位诺贝尔奖得主却用他的研究成果告诉人类:那个能帮助人类恢复年轻的秘密其实就藏在我们身体里。

  这位得主叫斯坦利·科恩Stanley Norman Cohen),美国分子生物学家。1962年,时年27岁的科恩博士在纯化小鼠颌下腺神经生长因子(NGF)时,发现了一组可促进新生小鼠提前开眼、长牙且对热表现稳定的多肽类物质。他将这种物质加入到培养的皮肤表皮中,发现它还能促进皮肤表皮细胞生长。

  诺贝尔奖对人类变美丽变时尚亦有贡献

  ↑斯坦利·科恩

  科恩后来从人体胎盘和尿液中提取出了这种成分,发现这种人体内与生俱来的活性成分不仅能促进人体皮肤细胞生长速度加快,而且其含量多少还直接影响着皮肤新细胞生长繁殖的数量、决定着皮肤的年轻程度。科学界于是将这种成分命名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缩写EGF)。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发现让科恩博士荣获了1986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在当年的诺贝尔奖新闻发布会上,诺贝尔奖委员会对EGF的发现做出了这样评价:“在EGF之前,人们一直认为衰老是不可阻止、不可逆转的。EGF的发现首次揭开了人体皮肤年轻和衰老的奥秘,改变了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生命科学研究领域。”

  EGF能促进表皮基底层细胞的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新生细胞并逐渐向表层演变,使皮肤中新生细胞的比例渐渐大于衰老细胞,让表皮细胞变得饱满、恢复年轻,从而解决皮肤因衰老、受损、创伤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所以她被众多科学家誉为“美丽因子”。1999年,EGF的研究成果还被全球最具权威性的学术期刊一一美国《科学》杂志评为当年十大科学成就之首。

  诺贝尔奖对人类变美丽变时尚亦有贡献

  既然人体与生俱来就存在着能恢复年轻的因子,那么是否也同样存在着能帮助人类恢复苗条的某种因子?很期待有科学家能速度发现这个因子,并因此斩获诺奖。

  他,让美好世界以其最真实的色彩展现在人类眼前

  获奖人:加布里埃尔·李普曼【法】

  奖项:诺贝尔物理学奖

  获奖原因:发明了“彩色照相技术”

  获奖时间:1908年

  试想在刚刚过去的四大时装周上,如果所有到现场看秀的明星、摄影师、时尚编辑、KOL只允许拍摄黑白照片,那会是什么结果?服装设计师该哭了,我们所有通过媒体看秀的看官们也该哭了……

  所谓时尚产业,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用绚丽多姿的色彩去展现大千世界以及人类创意中的美好,可如果时尚设计师们创作出来的作品只能用黑、白两种颜色去传播,那将是多么单调、乏味又可惜。所以我们做时尚的真应该好好缅怀并感谢彩色照相技术发明人——法国科学家加布里埃尔·李普曼!

  诺贝尔奖对人类变美丽变时尚亦有贡献

  在李普曼之前,很多人都在为记录色彩努力着,大多数人选择用彩色玻璃或彩色颗粒为相片附加颜色,但获得的照片不是缺少细节就是颜色失真,效果总是不理想。李普曼则另辟蹊径,对黑白胶片做了小小处理,利用入射光和反射光在胶片感光层形成的驻波结构对曝光时的光线色彩进行选择,进而发明了不用染料和颜料而是用各种不同波长的天然颜色让没有颜色的胶片发出色彩。

  1893年,李普曼向瑞典皇家科学院呈交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彩色相片,这张彩色照片在处于黑白影像时期的19世纪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他本人也因此荣获了19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普曼在领奖仪式上这样介绍自己的发明:“彩色照相方法很简单——在玻璃板上涂上一层光敏物质,涂层要均匀而且无条纹,然后把它放在装有水银的容器内的架子上,让水银与光敏层相接触。经过一定时间,在光敏层上就形成银镜面,这样就制成了照相底片。底片经过曝光,用普通方法显影、定影和干燥后,就可看到彩色。”

  诺贝尔奖对人类变美丽变时尚亦有贡献

  “彩色照相技术”开启了记录彩色世界的大门,让这个世界的美好终于能以她最真实的面貌展现在人类眼前,并为今天的全息打印技术奠定了基础。而这项发明对于时尚产业的贡献有多大,只要回顾下你周遭随处可见的明星大片、商品海报、彩色广告就懂了。

  他,让“霓虹”为城市黑夜浪漫调色

  获奖人:威廉·拉姆塞【英】

  奖项:诺贝尔化学奖

  获奖原因:发现了多种惰性元素

  获奖时间:1904年

“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罗大佑名作《鹿港小镇》中的这句歌词一方面表达了创作人对城市化的反思,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那些闪烁在城市大街小巷中五光十色的霓虹灯与一座城市的繁华、时髦之间有着巨大的关联。

  诺贝尔奖对人类变美丽变时尚亦有贡献

有人说,霓虹灯是城市的美容师,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把城市装扮得格外美丽;也有人说,每一个霓虹灯背后都是一座城市的温柔陷阱,如同王家卫与杜可风合作的那些电影里,霓虹灯让香港的黑色始终摇曳在一片绚烂光影中,那是一个眼花缭乱稍有不慎就会跌足的亦幻亦真的世界;霓虹灯更是一个城市市井气息、文艺情调与时髦程度的混合体,是一代人时尚记忆里一个挥之不去的标记。

  诺贝尔奖对人类变美丽变时尚亦有贡献

  不知你是否有想过,这个见证了城市繁华、时髦的霓虹灯也与诺贝尔奖密切相关?

18986月的一个夜晚,英国化学家威廉·拉姆塞和助手正在实验室做实验,他们把一种稀有气体注射在真空玻璃管里,然后把封闭在真空玻璃管中的两个金属电极连接在高压电源上,聚精会神地观察这种气体能否导电。谁曾想到,注入真空管的稀有气体不但开始导电,还发出了极其美丽的红光,真是一个美丽的意外!

诺贝尔奖对人类变美丽变时尚亦有贡献

↑威廉·拉姆塞

这种神奇的美丽红光让拉姆赛和他的助手惊喜不已,他把这种能够导电并且发出红色光的稀有气体命名为“氖气”,元素符号“Ne”,这种新的气体就此打开了拉姆塞发现霓虹世界的大门。

拉姆塞后来相继发现氙气能发出白光、氩气能发出蓝光、氦气能发出黄光、氪气能发出深蓝色光……不同的气体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芒,犹如天空美丽的霓虹。

因发现氦、氖、氩、氙、氡等气态惰性元素,并确定了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1904年,拉姆塞荣获了当年诺贝尔化学奖。

  霓虹灯跟惰性气体有什么关系呢?其实,霓虹灯就是靠充入玻璃管内的低压惰性气体在高压电场下放电然后发出五光十色,这只是惰性气体的发现其中一个简单应用,却让世界的黑夜变得实现如此绚烂多彩。

  1910123日,第一支商业霓虹灯在巴黎皇宫大厦亮相,之后历经百年不衰,直到到21世纪,大中型城市中的霓虹灯才逐渐被新兴的LED所取代。

  现如今,霓虹灯已成为一种时尚元素,被艺术家用在各种创意里。

  比如,2009年,著名的《Vmagazine除了将美国年轻男演员Luke Grimes和超模Natalia Vodianova的“伉俪照”作为封面外,更是天马行空地将霓虹灯搬上了杂志封面。

  诺贝尔奖对人类变美丽变时尚亦有贡献

  时尚摄影师Edina Csoboth则掌镜拍摄了一组以霓虹灯为主题的时尚大片,以日本夜色下的霓虹灯为主题,通过模特的演绎,讲述了一位晚夜工作者的故事。

  诺贝尔奖对人类变美丽变时尚亦有贡献

  他们,为时尚圈提供了新鲜材料

  获奖人:纳塔 【意大利】、齐格勒【德国】

  奖项:诺贝尔化学奖

  获奖原因:合成高分子塑料

  获奖时间:1963年

  虽然有人评价塑料袋是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但不可否认的是,塑料已绝对霸占了我们的生活,时尚产业里的很多事物——鞋、包、各种生活物品、还有产品包装也都离不开它,甚至在一些时装秀场上,设计师们还让模特身着塑料制品直接上台走秀,像2013年柏林时装周上,Irene Luft秀场就出现了身着PVC透明材质上衣全裸真空上阵的模特,可以说,塑料还给了设计师创作灵感。

  诺贝尔奖对人类变美丽变时尚亦有贡献

  而塑料的发明也曾摘得过诺贝尔奖——塑料并不是一种纯物质,而是由许多材料配制而成的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1963年,德国人卡尔·齐格勒因发明了聚乙烯催化剂、意大利科学家居里奥·纳塔因发明了聚丙烯催化剂这两种合成高分子塑料材料共享了当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奖对人类变美丽变时尚亦有贡献

  到目前,全世界以聚乙烯和聚丙烯为主的聚烯烃塑料约占全世界塑料总年产能力的1/3!有人把他们的功绩比作是欧州阿尔卑斯山上的雪水,滋润了德国和意大利的沃土,开出了艳丽的花朵。

  他,为全世界人类增添了一个时髦谈资

  获奖人:卡尔·兰德斯坦纳【美籍奥地利裔】

  奖项: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获奖原因:发现人体三种血型

  获奖时间:1930年

  伦敦人爱聊天气、北京人爱聊“你吃了吗”,可有什么话题是全世界人民都能接受、都能聊、还能显得时髦有逼格呢?那一定是星座与血型啦!

  星座这个话题的发起人是谁,还有待考察,但血型话题的发起人也是一位如假包换的诺贝尔奖得主。

  他叫卡尔·兰德斯坦纳,1868年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1929年加入美国国籍。

  诺贝尔奖对人类变美丽变时尚亦有贡献

  1900年,兰德斯坦纳在维也纳病理研究所工作时发现了甲者的血清有时会与乙者的红血球凝结的现象,这一现象当时并没有得到医学界足够的重视,但它的存在对病人的生命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威胁,当时输血时常常会出现医疗事故。兰德斯坦纳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并开始了系统研究。

  经过长期的思考,兰德斯坦纳想到:会不会是输血人的血液与受血者身体里的血液混合产生了病理变化从而导致受血者死亡?1900年,他用22位同事的正常血液交叉混合,发现红细胞和血浆之间发生了反应,这也就是说,某些血浆能促使另一些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现象,但也有的不发生凝集现象。他随后将22人的血液实验结果编写在一个表格中,通过仔细观察这份表格,终于发现了人类的血液按红血球与血清中的不同抗原和抗体分为许多类型,他把表格中的血型分成3种:ABO,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在一起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进而导致凝血、溶血现象,这种现象如果发生在人体内,就会危及人的生命。

  1902年,兰德斯坦纳的两名学生把实验范围扩大到155人,发现除了ABO三种血型外,还存在着一种较为稀少的第四种类型,后来称为AB型。1927年,经国际会议公认,采用兰德斯坦纳原定的字母命名,即确定血型有ABOAB四种类型,至此,现代血型系统终于正式确立。

  1930年,因发现了A、B、O、AB四种血型中的前三种,兰德斯坦纳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兰德斯坦纳的研究找到了以往输血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安全输血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全世界人类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时髦谈资。

  作者/黄思维(搜狐时尚高级编辑)


上一篇:远离功利心,把阅读变成呼吸
下一篇:Lavue璟--无敌海景中西合璧的美味餐厅
(作者:admin 编辑:admin)

我有话说

 以下是对 [诺贝尔奖对人类变美丽变时尚亦有贡献]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新文章

门文章